拜日式

拜日式 古今的差異

拜日式(Namaskars)是古印度向太陽致敬的儀式,在印度已存數千年,現在我們就來看看它被傳佈到全球後,其中消失了什麼?

拜日式的根源可追溯到3,500多年前,可是向太陽致敬的原始風俗中,一些關鍵性儀式,如今已消失,卻從未引起人們注意。

瑜伽文化最早的考古證據,是在印度古城哈拉有,也就是說,在公元前3500年前後這段時間,阿富汗東北部,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的這片土地上,已有瑜伽拜日的傳統,所以這種活動至今可能已經存在了5,500多年。

歷史悠久的印度「吠陀(Viga)」經典,有描述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拜日活動,這項活動是由一千多首帶有隱喻、神話和教導的讚美詩組成;在3,500年前,它是日出和日落時吠陀傳統儀式。

目前印度的日常生活禮儀,仍有一些動作與吠陀有關,包括在廟堂將整個身體趴在地上的磕頭(跪拜),或是撫摸老師或長輩的腳,這是種向對方臣服、依賴、投降的儀式。

早在印度譚崔(密宗、Tantra)經典中,就有俯臥的儀式,公元5世紀百獸之主宰神(Pasupata Sutra)的舞蹈中,有「50個身體姿勢」的敘述;11世紀Jayadrathayamala密宗,有稱之為Karana的舞蹈,形似瑜伽體式,到了13世紀,Karana一詞在哈達瑜伽手冊中被asana(體式)取代,並由當代瑜珈之父克里希那馬查(Krishnamacharya)在19世紀傳到西方。

現代拜日式中除了去除了祈禱文之外,也忽略了原始的重要磕頭儀式,而以八肢點地式(Astanga Dandasana)取代;也許在克里希那馬查推廣瑜伽之初,仍存有這些儀式性的動作,但是後來這些動作為何會消失,則令人好奇。

Yoga Asia 亞洲瑜伽

想要定期收到專業的瑜伽及健康知識嗎?

亞洲第一瑜伽線上雜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