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選擇的自由|Janis專欄

鬧鐘響起驚擾睡眠,被窩再怎麼舒服,也只好移動身軀起床開始這一天。
連假結束,再怎麼想按下時間暫停鈕,還是得收心準備這上班上課的一週。
老闆叫人只好離開座位、孩子叫人只好放下手機、老婆叫人只好去幫忙洗碗……
吃完飯就想抽根菸、開會必須要來杯咖啡、喝珍珠奶茶就一定要用吸管…….
生活中有這麼多的被迫和無力感,難道沒辦法改變嗎?

我們通常這樣感嘆,卻鮮少換個角度問這問題:
「真的沒有選擇嗎?」

先來講講練瑜伽有什麼選擇?
瑜伽菜單琳瑯滿目、應有盡有,
有纖體瑜伽、輕體瑜伽、體雕瑜伽、活氧瑜伽、強力甩油瑜伽….;
就好像水果品種改良到看名字都猜不出是什麼水果了,比如說夏雪、蜜雪、人心果、水石榴、菠蘿莓….
請問第一次上瑜伽課的話,你會如何選擇?
有淋浴空間享受貴婦般待遇的時髦瑜伽會館?還是大眾平價但衛生環境有待觀察的運動中心?

選擇太多也很傷腦筋,還是從「基礎瑜伽」開始吧!

課堂上,老師給了很多動作的指令,有時候要吸氣、有時候要吐氣,
但老師問你是否在憋氣,你才發現根本累得快喘不過氣….;
「如果累了,可以適時回到嬰兒式或金剛坐姿休息一下。」
經老師這麼一提,你才發現現在可以選擇休息一下。
但是,抬腿頭一看,明明還有同學繼續撐在下犬式裡….
又來到令人害怕的弓箭步~
老師說,後腳踮腳尖腳球立起來叫高弓箭步,可以增加腿後側肌群和臀肌的訓練,
「如果累了,可以後腳膝蓋放下來變成跪姿替代。」
經老師這麼一提,你立刻放下膝蓋改變成跪姿,可是,沒多久又感覺跪地承受重量的膝蓋不舒服….

到底該怎麼選擇呢?
「觀察一下你剛才怎麼進入動作?」突然老師又說。
「蛤?我怎麼知道?」你心裡想,可能還暗暗碎念:
「告訴我該怎麼做啊,我付學費就是來學的呀!」
但身體又一直跟著團體動作照做,忙得沒空觀察自己。

……..以上心路歷程和插圖是否似曾相識?(有分隔線效果)

再聊聊我學習的另一個領域「禪繞畫」。
禪繞畫是美國發展出來的一套透過紙筆繪畫正念靜心的簡單方法。
經過官方培訓的認證教師,通常一堂基礎課程給初學者的工具是,
白色紙磚、黑色代針筆和畫陰影的2B鉛筆,
然後,認證教師會依循指定步驟引導學員一步一步完成一張禪繞畫作品。

如此看來好像侷限了學員的選擇權,
其實是因為每個人都面臨著太多的選擇,
包括從「何處下筆」「如何運筆」「筆觸施力輕重」「線條長短」等等,
都是作畫者自身落筆當下所做出的選擇與成果。
「啊!一時分心畫錯了!」
禪繞畫沒有對錯,對於這個筆畫是接納還是苦惱,也是個人自身的選擇。
每一堂禪繞畫課程,即使老師帶領的方法步驟、圖樣技巧一樣,
每個人仍然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,
而且同樣流程再來一次,還是不會畫出同樣的一張內容。

……..再回頭聊聊我自己的瑜伽練習歷程。(也是分隔線效果)

剛完成200hr師資培訓任教初期,當時熱衷於Anusara & Ashtanga的練習,
認為每天一定要練完一套標準作業流程,
偷懶苟且都是身心不夠堅毅的象徵,
倒立體位法更是非征服不可的巔峰。

看看這張幽默的圖,其實是我教課初期的日常,
我們在社區開課,學員是必須帶著幼子一起上瑜伽課的育兒媽媽們,我們在餅乾屑、玩具堆和孩子的各種狀況中練習瑜伽;
後來這些年每週接觸的上百位學員,來自各行各業上班族,也有孕婦媽媽、長青族群和癌後復健族群,每個人帶著自己一生的故事而來,有些朋友連手撐地的動作都少一隻手可以做….;種種實務讓我在教學現場不斷練習覺察、接納、應變和放下。

接觸其他如亞歷山大技巧、費登奎斯技法等身心學方法,也是一個將自己歸零、打掉重練的過程。
發展「費登奎斯方法Feldenkrais Method」的摩謝・費登奎斯認為,
生命是一連串動作的組成,如果將無意識的動作提升到意識的層面,
意即在動作中保持覺察,我們就為每一個動作創造了選擇的可能。
看看這支寶寶練習翻身的影片
就像這樣從頭探索手腳與大關節的動作、重心與地心引力的關係,
觀察如何輕鬆的翻身、側躺,或者嘗試不同的翻身方式,為自己創造更多選擇的空間。
平時練習觀察自己如何走路、如何坐得輕鬆舒適,覺察自己今天需要伸展的關節或肌群,輕鬆的感受收縮與伸展的過程。
然後偶爾做倒立或手平衡動作時,也許會發現越來越輕鬆,而不必多費力氣就能穩定。

靜坐也是個覺察「選擇」的過程。
年初內觀十天之後,我持續每日早晚靜坐練習,
在靜坐過程中,覺察各種念頭昇起滅去。
我依循著生活作息可能有的變動調整,很累的時候也會早點睡,
需要早起出門就把靜坐帶去通勤時間練習。
我可以選擇聆聽導引錄音幫助專注,也可以選擇將注意力留在呼吸;
我可以選擇在腳麻的時候解開腳下座,或者選擇再靜觀其變一下。
透過這樣的練習,
我也看見一些過去以為『非做不可』的事,其實存在著寬闊的選擇空間。

摩謝・費登奎斯如此形容他發展的這套「費登奎斯技巧」:

「我的重點不在於發展柔軟的身體,而是具彈性的頭腦。我是要幫你重建身為人類的尊嚴。」
人類的尊嚴來自,有選擇的空間,有選擇的自由,不是嗎?

所以在你下一次抱怨工作、家庭或各種事務之前,先停下來觀察一下,探索一下你有哪些選擇的自由?
也許你現在抱怨的處境,也是一種先前選擇導致的後果,又或者你現在就可以選擇,是要抱怨呢?還是先處理事情再說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