瑜伽墊的故事(下)》自我的小天地

看過瑜伽墊的故事(上),瑜伽墊似乎成了不必要的東西,但是想像一個場景:在人煙雜遝的瑜伽教室中,不同班次的同學進進出出,你拿著瑜伽墊想找個自我小天地;這時,瑜伽墊不僅僅是塊防滑墊子,這個墊子也定義了自我的空間。

瑜伽墊非常有個人風格,可反映出使用者個性,除了顏色之外,我們選擇墊子材質、是否環保,也決定墊子的尺寸、厚度、攜帶性及設計;它可以是炫富的頂級墊,也可以是一兩百元的大賣場PVC產品。

私人禁地

瑜伽墊有圍欄作用,它將我的空間與你的空間分開,別人不能把腳放在我的墊子上,也不能把四肢伸入我的瑜伽空間;在擁擠的瑜伽教室裡,望著同學以s型的曲線繞過一張張瑜伽墊,走向洗手間,更能感受到私人瑜伽空間的天地。

教室地板是公共空間,每個人都可以任意在上面走來走去;瑜伽墊則是私人禁地,這可是現代版的所謂「非禮勿動」區域。

諷刺的是,瑜伽是在練習放鬆自我的界限,學習體驗開擴心靈;卻要在此個性化、色彩鮮豔的小小矩形瑜伽空間裡,去體驗這些學習。

選擇和自由

如果瑜伽能讓人類獲得心靈自由,就不能因有人對瑜伽墊說三道四,你就停用,這不符合自由原則;自由的意義,是要自己做出決定。

當年,安吉拉練瑜伽時使用墊子,沒有獲得她的老師艾揚格認可,但她選擇走出自己的路。(這裡另有個故事:話說,幾十年後的1989年,安吉拉看見艾揚格在做瑜伽示範時,採用她的瑜珈墊!)

所以這不是用不用墊子的問題,而是在評估我們的決定,也意味著要尋找出練習的立論;假設我們認為練習需要瑜伽墊,那麼這個假設的好處和缺點是什麼?我們越有意識的做出決定,瑜伽練習就越能獲得心靈自由。

延伸閱讀:

瑜伽墊的故事(上)》它真的有需要嗎?

Yoga Asia 亞洲瑜伽

想要定期收到專業的瑜伽及健康知識嗎?

亞洲第一瑜伽線上雜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