擺脫重擔 瑜珈回歸『八肢』

在古印度聖哲–帕坦伽利( Patañjali, Sanskrit: पतञ्जलि) 的瑜伽經中,有一個概念很清楚地被放置在我們的面前。

一一描述著生命認知事物的方法,正是每天張開眼睛必定要處理的事項,訴說著我們如何感覺生活,然後做出什麼樣的選擇,反映出什麼樣的行動內容。

影響甚至深入於睡夢中、回憶中,如果能夠理解這些念頭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?

就能懂得如何與他們相處,在『感知與行動』中間,學習辨別出自然生活的模樣。

《瑜珈經》描述不正確的感知與念頭,正是所有錯誤行動的根源。

對某件事情缺乏理解,光用自己的感覺去決定相信一個『正確的』情況,事實上,反而在自欺欺人的狀態之中,欺騙自己的當下,相同地也帶給別人不幸。

缺乏理解的狀態是『無明』的開端(Avidyā),描述一種沒有經過意識確認的行動。

讓小混亂一再積聚成大爭端,而且,影響到我們理所當然接受舊的記憶就一定是明日的事實、今日的真相。

這種『無明』的習性甚至逐漸控制了我們的大腦,就如眼睛近視或閃光,從此之後,看到繩子就說是草蛇,摸到大象卻說是牆壁,腦袋完全被過去的『無明』給掌控和遮蔽。

母親有一個令我困擾的嗜好,就是特別愛買衣服。

每次總說這件顏色不一樣、材質不一樣等等的藉口,不知不覺中,就累積了好幾個房間的衣物量,但是,母親的工作卻不是需要大量造型的藝人或者是模特兒。

首先安靜下來,想一想『無明』的四支心魔,『自我感、執著、排斥、憂慮感』。

要是想著穿上這件衣服會讓我變得更好看、別人會覺得我很好(自我感),所以就算不需要還是一定必須要買(執著),過去曾經因為想著下次再買結果很後悔,所以就買吧,無緣無故擔憂著再嘗一次苦頭的經歷(排斥、憂慮感)…..。

想要擺脫這些奇怪的遐想,必須按照瑜珈的指標前進,就能一點一滴達到『Samādhi』的生活狀態,就是意識清楚,心不散亂的『感知與行動』。

讓『無明』更清楚地站在面前,才能察覺出他不再存在,而且,一旦開啟能夠分辨他的能力,很快地,就可以體會到沒有了心煩意亂的感覺。

正確地看待心裡的每一個念頭,意識想法自然會變得透明(Vidyā),沒有不必要的錯誤感知或行動,因此能達到以前我們無法觸及的目標,成為出乎意料之外的自己。

回歸瑜珈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,自己才能放下自己的重擔,所以每一個人都做得到。【Uma專欄】

歡迎追蹤 Uma 老師的粉絲專頁

想要定期收到專業的瑜伽及健康知識嗎?

亞洲第一瑜伽線上雜誌